干粉砂浆设备|生产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杨玉忠:彻底禁用薄抹灰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来源: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

  今年4月,河南省人大代表张玉民提出了“建议河南全省加快禁止岩棉保温制品的使用”的观点,引起绝热节能行业高度关注。而随着讨论范围的扩大,舆论关注的焦点逐渐不再局限于岩棉材料本身,开始向设计、施工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5月15日,继上海、嘉兴、重庆等地之后,河北省也出台新政要求禁用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薄抹灰),将讨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杨玉忠。
  1986年我国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开端。在此之前,一直是空气调节研究所和建筑物理研究所在进行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工作。2006年8月,经过整合,这两所成立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环能院)。可以说,我国的建筑节能保温行业从这里起步。
  记者:迄今为止,薄抹灰系统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这20年间,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杨玉忠:外保温是建筑节能的一个分支。建筑节能除了围护结构,还涵盖空气调节、照明节能等领域,现在还引入了行为节能。不过总体来讲,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基础。所有节能手段必须在围护结构处于优良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整体节能目标。因此,围护结构的节能很重要。
  外保温隶属于建筑物理的热工领域,而建筑热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欧洲学习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环能院一直扮演着保温行业发展的国内领头人角色。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外保温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早年间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不高,最初的时候是30%的节能要求,当时是以内保温为主,各种保温体系都存在。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因为在北方地区容易出现热桥效应导致结露等现象,影响用户使用,所以内保温在北方地区的应用逐渐减少。到第三阶段以后,内保温在北方地区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保温为主。
  外保温中薄抹灰系统是主力,又以岩棉、EPS板两种材料为主。在建筑节能领域,我们此前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欧洲,欧洲目前外保温的占比达到了90%以上。实际上,在当年央视新大楼、上海胶州路公寓等工程现场相继发生震惊全国的火灾事件之前,我国外保温的使用率也在90%以上。
  记者:薄抹灰系统是否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需要的话,以其自身的产品升级或是系统升级的话,能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着火、开裂、脱落等问题?
  杨玉忠:单纯从一个标准的角度来讲,薄抹灰系统其实并不需要太大的改进。相较于其他的保温体系,薄抹灰系统最成熟、应用时间也最久。欧洲最早的薄抹灰系统工程距今已有5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项目距今也接近30年。现在我们引入了防火需求,将来还可能引入环保等需求,但是单纯从标准的技术完整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来讲,它并不需要有明显的、或是大幅度的改进。
  需要改进的点也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体系本身来说,薄抹灰系统改进的重点不是板材需要加强、砂浆跟保温板如何搭配等内容,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了。我认为目前是在一些改进的需求上做文章。例如有关于防火的需求,目前我国的防火等级要求严于欧美国家,绝大多数地区不允许使用B2级的保温材料。这是一个方向,除此之外还包括HBCD环保材料的引入等内容。
  二是管理体系的改进。薄抹灰系统做不好的原因其实跟监管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外保温行业目前呈现小散乱局面,业内存在上万家企业,产品材料质量不一,部分小工程材料的合格率不够50%。数据统计显示,国内涉及到保温材料起火的事故中,有70%是在施工阶段产生,而这70%中又有15%是由工人施工引起。从这些方面来看,薄抹灰系统面临的更多是管理问题。
  不过,监管的问题单靠一个人、一个团队是无法做到的。可以用技术手段弥补部分监管不到位的缺陷。早些年网络、设备等各方面原因,监管不够完善,但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对材料、流程进行监管的互联网条件。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行业的奖优罚劣工作。对一些正规、产品质量好的大型企业,通过认证、行业自律、自我声明等手段,有效推动其产品在社会上实现更大比例、更大范围的使用。这对薄抹灰质量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记者:近年来行业内出现了一种名叫保温装饰一体化的保温结构体系,它能达到薄抹灰的节能效果吗?是否也会出现起火、脱落、开裂等问题?
  杨玉忠:从理论上来说,一体化应该属于夹心保温,但有一部分地区因为算法的原因,会将外保温模板体系也算作一体化,并计入装配率。但我个人认为,从技术上来讲,这些外保温模板采用现浇工艺,所以并不应当属于真正的装配式。
  在节能效果上,由于薄抹灰系统保温联结比较完整,基本不存在严重热桥问题,而一体化系统中会存在明显的热桥空隙,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节能效果,要比薄抹灰在厚度上高20%左右。同样是做零能耗建筑,假如薄抹灰的厚度是300mm,一体化厚度可能要达到350mm至400mm左右。但是,一体化在国内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如今大规模应用的案例相对较少,厚度也大部分在常规厚度范围以内。未来如果有地区既想推广一体化,又要推广零能耗建筑,那可能就会产生矛盾,因为目前的产业和技术水平难以支撑。
  至于起火的问题,一体化的施工阶段不易起火,因为它的外面有覆盖层,保温材料没有直接裸露出来,所以不易起火。同时,一体板也不易出现脱落,这都是它的优点所在,但开裂等其他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体化系统是将保温与结构相结合,由于热胀冷缩,非常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如果是在干燥地区,开裂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是湿润地区,就很容易因为进水导致保温材料失效甚至产生危险。
  记者:现在行业内有一种声音,如果有序推动薄抹灰系统使用,可以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双碳”目标;但若是彻底禁用,以行业现状来看,“双碳”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杨玉忠:从宏观角度而言,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还是从原理上阐述一下。
  外墙保温方式有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保温3种。薄抹灰系统是外保温构造中的一种,并不直接等同于外保温。行业内外都普遍认为,相较于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外保温的节能性最好。我们先暂且把薄抹灰系统等同于外保温系统,如果不再使用薄抹灰系统,也就剩下内保温和夹心保温。
  首先是夹心保温体系,夹心保温对于厚度有要求。在近零能耗建筑中,薄抹灰系统的厚度一般为300mm左右,目前有几千万平方米的应用案例;但夹心保温的厚度现在做到120mm至150mm就已经是极限。想要把300mm厚的保温夹到近零能耗建筑里面,技术上能实现,但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并且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甚至体系都需要改变。
  内保温体系也存在问题。内保温在南方地区可以做一部分替代,但很难在国内大范围全面推开。一是热工原因,北方节能的需求高于南方,内保温难以支撑;另一个原因,是占用室内面积,越往北占用比例越大。南方部分地区对节能的要求低,还可以临时性的弥补。但从趋势来看,内保温在建筑“双碳”目标下很难有用武之地。
  总而言之,夹心保温经过大量的研发、材料的革新、体系的探讨等工作,还可能有发展。内保温体系的希望很小,随着我国第四步节能的逐步铺开,在“双碳”背景下,内保温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几乎不存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左右,而既有建筑面积超过600亿平方米。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既有建筑的改造肯定要大幅提升节能性。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也于今年4月启动了编制工作,围护结构的节能要求提高的趋势也愈发明朗。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还是要靠外保温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花费超过国民经济的成本去替代薄抹灰,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来源:中国建材报

铭将首页|干粉砂浆设备|保温砂浆设备|烘干机系列
混合机系列|真石漆系列|成功案例|关于铭将